解读:移动互联网或引领文化发展新布局
来源: | 作者:新特珑新闻编辑部 | 发布时间: 2019-02-20 | 5101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 
  近日,互联网信息中心(CNNIC)发布了第37次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。作为延续性数据统计活动,《报告》为中国互联网发展趋势勾画出清晰的轮廓。
移动互联网生态取代传统互联网
  据统计,2015年中国网民共6.88亿人,手机网民规模为6.02亿人,手机上网人群已经占到了90.1%;新增网民数量为3951万人,新增手机网民6303万人;全年新增网民中,上网工具为手机的比率达到70.5%。这三组数据表明,随着新增网民和老网民使用习惯的改变,手机网民的规模将基本上等同于整体网民规模。
  与此同时,移动网络基础设施更趋完善,通过3G/4G上网比例达到88.8%,城市WiFi无线网络接入率达到91.8%。在终端应用方面,网上支付用户规模达到了4.16亿,其中手机网上支付用户规模达到3.58亿,占比达到86.1%,同时手机支付的增长率为64.5%,仍然处于急速发展期。在2015年,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1.1亿人,互联网医疗用户为1.52亿,网络预约出租车规模为9664万人,网络预约专车规模为2165万人。
  因此,从总体规模、基础设施、终端业务等各个环节上来看,已经形成了一个伴随个人生活的强黏性闭环,构成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产业生态、商业生态、社会生活生态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,传统互联网上已经展开的业务,都能够在移动互联网上找到和它相对应的业务;而移动互联网已经展开的各类创新业务,则有可能无法在传统互联网生态环境中生存。对于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使用者(包括企业、平台商、用户)来说,已经可以离开传统互联网展开各类业务活动而不受到任何影响。移动互联生态取代传统互联生态,已经是个在短时间内不可改变的既成事实。
移动互联网应用更加普及
  从即时通信、搜索引擎、网上支付、在线医疗、在线教育等近20项应用类别的统计数据来看,移动互联网应用依然保持着两位数的高速增长(除了即时通信9.8%),个人应用环境的移动化趋势仍然在继续,而且由于移动支付的爆发式增长(64.5%),更带动了网络购物、网上银行、旅行预订、手机炒股等应用爆发式成长,并将加速各类创新应用形成业务闭环。今年《报告》首次统计了在线教育的移动应用率(8.6%),虽然单个数据不能反映太多的问题,但是结合新增网民中71.5%的首次上网工具为手机、46.1%的新增网民年龄在19岁以下、学生群体人数占比达到46.4%这三条数据,可以看出,面向初、中等移动互联网教育的业务依然有着极其广阔的市场空间,存在着爆发式发展的可能性。
  与此同时,2015年是国家关于互联网政策密集出台的年份,“互联网+”“云计算”“物联网”“大数据”“中国制造2025”等概念也逐渐从政府政策进入企业认知和战略行为中,50%的企业对于“云计算”“物联网”“大数据”的认识有了显著提升,75.3%的企业已经展开了微信营销推广活动。“互联网+”在市场经济环境、行业前景、销售、采购和人才五大方面被广泛认可,企业内部的“互联网+”运营革新正在稳步进行。
文化服务进一步转向“移动化、生活化”
  传统文化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基础较差,目前的“互联网+文化”战略依然处在探索碰撞期。通过对《报告》内容的宏观把握,可以看出,当下移动互联网生态逐步取代传统互联网生态,成为当代社会生产生活的主流方式。由于移动互联网和传统互联网依然存在着业务模式、基础架构、应用场景的明显不同,那么传统文化企业在传统互联网中的缺陷,不会严重影响移动互联网环境上的发展。也就是在新的竞争环境下,文化企业与其他企业能够处在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,也使得文化企业能够得到“弯道超车、跨越发展”的战略机遇。特别是,文化企业作为服务型企业,直接面向消费者,而由于手机等移动设备是目前的最佳个人数据收集工具,因此把移动互联网作为发展的主要任务,可以有效搜集大规模的个人应用数据信息,从而构造基于大数据的前沿业务体系,利用云计算的体系架构和人工智能的相关技术,构建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利己市场,形成自己在信息业务领域的核心竞争力。因此,我们可以明确提出,未来文化企业的“互联网+”战略应该是“移动互联网+”战略,即把建设移动端的信息系统、应用业务、一站式服务作为信息建设的首要目标和任务。
  2015年,《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》公布之后,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能力,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成为了主要的工作点。但是,由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工作流动性、时间碎片性和兴趣专注分散等原因,现有的基础设施架构依然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,所以,未来需要将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便捷性作为最为重要的工作来做。由于移动业务的泛在性,更适合将公共文化服务融入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中,而且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,一定要充分利用移动设备的数据搜集优势,将单向的“拉式服务”转变为“双向式互动服务”。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已有数字化基础设施体系的效能,创造出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模式、新内容、新形式。